您还没有登录! 登录 | 注册 | 发表作品 | 忘记密码 | 帮助
客户端下载
Android
iphone

二十四诗品-自然

发布时间:
2014-09-18 18:29:39.0    唐朝
作者:
司空图
收藏本文 2462 0 16 3

  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
俱道⑴适往,著手成春。
如逢花开,如瞻岁新。
  真⑵与⑶不夺,强得易贫。
幽人空山,过雨采蘋。
薄言⑷情⑸悟,悠悠天钧。

【翻译】

   【注释】
  ⑴、道,即指自然。
  ⑵、真,即指自然之真。
  ⑶、与,同“予”。
  ⑷、薄言,为语助词,如《诗经?周南?孚苡》云“采采孚苡,薄言采之。”
  ⑸、情,情性,本性,即指自然天性。
  ⑹、天钧,别本作天均,成玄英疏云:“天均者,自然均平之理也。”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。

  【翻译】
  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,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,顺应情理写作,就能着手成春。作品自然如花儿适时开放,又好象四季岁月更新。生活中得来的领悟不能被人夺去,勉强搜取材料就会陷于窘困。高雅的人身居空山,雨过以后采集野萍。这一切都真切自然,就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。


【赏析】

 
  【意义分析】


  首四句中所说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”,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,不必着意去搜寻。所以下二句接着说:“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”“俱道”,《庄子?天运》:“道可载而与之俱也。”若能与自然而俱化,则着手而成春,无须竭力去追求。


  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,如花之开,如岁之新,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,非依人力而产生。“真与不夺”之“真”,即指自然之真,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,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。


  后四句言“幽人”居于空山,不以人欲而违天机,雨后闲步,偶见苹草,随意采拾,亦非有意。 “悠悠天钧”,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,流转不息。《庄子?齐物论》云:“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。”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。



  【解读】


  “自然”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,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,反对人为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?原道》篇中说:“云霞雕色,有逾画工之妙;草木贲华,无待锦匠之奇;夫岂外饰,盖自然耳。”



  【例诗介绍】


  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: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隐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”舟行于月夜江中,与山水浑然一体,如自然造化之涌现,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。



  【他山之石】


  “自然——从哲学到文学的历史追求”,讨论《诗品》推崇“自然”的美学旨趣,所选样本是《自然》、《疏野》、《实境》三品。指出在《诗品》中,“自然”不仅独为一品,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精神大有贯穿诸品之势(《<二十四诗品>的诗歌美学》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)。


0 comments

【留言字数需大于5小于800】您当前输入了 0 个文字。



二十四诗品-自然[翻译]

关闭

   【注释】
  ⑴、道,即指自然。
  ⑵、真,即指自然之真。
  ⑶、与,同“予”。
  ⑷、薄言,为语助词,如《诗经?周南?孚苡》云“采采孚苡,薄言采之。”
  ⑸、情,情性,本性,即指自然天性。
  ⑹、天钧,别本作天均,成玄英疏云:“天均者,自然均平之理也。”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。

  【翻译】
  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,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,顺应情理写作,就能着手成春。作品自然如花儿适时开放,又好象四季岁月更新。生活中得来的领悟不能被人夺去,勉强搜取材料就会陷于窘困。高雅的人身居空山,雨过以后采集野萍。这一切都真切自然,就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。


二十四诗品-自然[赏析]

 
  【意义分析】


  首四句中所说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”,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,不必着意去搜寻。所以下二句接着说:“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”“俱道”,《庄子?天运》:“道可载而与之俱也。”若能与自然而俱化,则着手而成春,无须竭力去追求。


  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,如花之开,如岁之新,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,非依人力而产生。“真与不夺”之“真”,即指自然之真,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,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。


  后四句言“幽人”居于空山,不以人欲而违天机,雨后闲步,偶见苹草,随意采拾,亦非有意。 “悠悠天钧”,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,流转不息。《庄子?齐物论》云:“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。”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。



  【解读】


  “自然”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,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,反对人为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?原道》篇中说:“云霞雕色,有逾画工之妙;草木贲华,无待锦匠之奇;夫岂外饰,盖自然耳。”



  【例诗介绍】


  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: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隐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”舟行于月夜江中,与山水浑然一体,如自然造化之涌现,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。



  【他山之石】


  “自然——从哲学到文学的历史追求”,讨论《诗品》推崇“自然”的美学旨趣,所选样本是《自然》、《疏野》、《实境》三品。指出在《诗品》中,“自然”不仅独为一品,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精神大有贯穿诸品之势(《<二十四诗品>的诗歌美学》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)。


关于裤兜 | 联系裤兜 | 意见反馈 | 免责声明
2014 kudouyuedu.com 版权所有   陕ICP备2020015156号
微信号:kudouyued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