娟娟群松,下有漪流。
晴雪满竹,隔溪渔舟。
可人⑴如玉⑵,步屧⑶寻幽。
载瞻载止,空碧悠悠,神出古异,淡不可收⑷。
如月之曙,如气之秋。
【翻译】
【注释】
⑴、可人,郭解为“可意之人,言其最惬人意之人”,实即前所说幽人、佳士。。
⑵、如玉,《世说新语?容止》云:“裴令公(楷)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,时人以为‘玉人’。见者曰:‘见裴叔则,如玉山上行,光映照人。’”
⑶、屧,木屐。
⑷、收,当指收受领会之意。
【翻译】
在苍翠秀美的松林中间,出现漾起波纹的溪流。天气初晴,小雪覆盖着沙滩,河的对岸,停泊着一叶渔舟。俊逸的人好象白玉般高洁,迈开脚步寻访幽静的美景,他在又行又止,仰望蓝天悠悠。神采显得多么高雅奇特,风度恬淡使人难以描绘。像黎明前的月光那样明净,像初秋时的天气那样清秀。
【赏析】
【意义分析】
首四句写“清奇”之境:秀美的松林下有一条清澄的小溪,水边的小洲上满盖着白雪,溪对面停着一艘小渔船。
中四句写“清奇”之人,指品质高洁、风度闲雅的高士。“步屧寻幽”,是说穿着木屐,不修边幅,悠闲散步,探寻幽趣,行行止止,停停看看,神态自若,心情淡泊,而天空碧蓝,无丝毫尘埃,真清奇之极也。
后四句写清奇之人的精神境界,所谓“神出古异,澹不可收”,言其精神境界之高古奇异,显示出其心灵世界之极其淡泊,使人永远领略不尽。故如破晓时之月光,明朗惨淡;又如深秋时之空气,清新高爽。
【解读】
“清奇”一品颇有点接近“高古”,但“高古”纯为神态,而“清奇”则形神兼备。
【例诗介绍】
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”以山水自适的情怀,融入池月清光、荷风清香和竹露清响的兴象中后,顿觉清旷爽朗。此外“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”句更是举座嗟其清绝。
柳宗元《江雪》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亦有此特色。人烟灭绝,江寒雪白,实清奇高土之心灵世界也。
【他山之石】
“秀美——《诗品》高扬的又一面风格美大旗”,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、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的《纤秾》、《绮丽》和《典雅》、《清奇》四品,进而又结合《诗品》涉及秀美风格的多个品目而总说《诗品》秀美论。《诗品》秀美论同样极具理论开创性,它与西方优美论亦颇为相似,但同样是在结合文学实践进行理论探究方面,《诗品》秀美论更深入、更细致、更丰富,也达到了更高的理论高度,这同样是对世界美学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重要贡献。本章最后根据《诗品》壮美论和秀美论而提出一个观点: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美学缺乏对壮美和秀美的“体系式”研究,这一认识应当改变,因为《诗品》对壮美和秀美的研究明显属于“体系式”研究,其所表现出的“体系”性毫不逊色于表达着崇高、优美之美学思想的西方传统美学(《<二十四诗品>的诗歌美学》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)。
0 comments